法拉第 1791 年生于英國塞里郡紐翁頓 · 巴次,父親是鐵匠,家庭生活貧困,十三歲時就當報童和書販。借此機會,讀了不少科學書。有位顧客送給他一張戴維在皇家研究院講演的入場券,聽完報告謄記錄稿,送給戴維并要求給他一個職位,戴維高興地答應于 1813 年錄用為助手。1825 年任皇家研究院實驗室主任。1833 年任皇家研究院的講座化學教授,一直至病逝。
法拉第于 1825 年發(fā)現(xiàn)苯。當時照明煤氣是將鯨魚或鱒魚的油滴到熱的爐子里面而產生煤氣,把它加壓儲存在容器里供用戶使用。在壓縮煤氣的過程中,同時得到一種油狀液體。法拉第花了五年的時間研究了這個液體,細心地蒸餾,每隔 10℃ 更換一次接受器,收集各段餾分,然后再精餾,發(fā)現(xiàn)在 80-87℃ 區(qū)間的沸點較為恒定,蒸出大量的液體,而在蒸餾其餾分時,溫度經常要升高,這一點啟發(fā)了法拉第,他繼續(xù)研究 80-87℃ 區(qū)間,終于分離出一種新的碳氫化合物。法拉第描述這種碳氫化合物是略帶苦杏仁味、無色透明液體,熔點 5 、 5℃ ,沸點 82 、 2℃ ,在 15 、 5℃ 時的比重為 0 、 85 ,這些數(shù)據(jù)與現(xiàn)在測得的數(shù)值是比較接近的,稍出入是因為當時法拉第分離出來的苯還不夠純。法拉第還觀察了,這個液體不導電,微溶于水,易溶油、醚和醇中。在陽光照射下,與氯反應,生成二種物質:一種是結晶,另一種是粘稠的液體。法拉第將這個液體的蒸氣通過熱的氧化銅,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。分析結果,碳和氫的重量之比是 12∶1 。但法拉第所采用的原子量與現(xiàn)在不同,當時的標準是 C=6 , H=1 ,所以法拉第認為這個化合物的實驗式為 C2H ,把它稱為重碳氫化物( bicarburet of hydrogen )。如果法拉第能夠采用現(xiàn)在原子量的標準,那么,他可以正確地表達苯的分子式,這是無疑的。盡管如此,法拉第首次分離出苯,并研究了苯的性質,測定了苯的組成。所以法拉第在發(fā)現(xiàn)苯對芳香族化合物的貢獻是杰出的,他于 1825 年 6 月 16 日報告給皇家學會。后來,李比希提議命名為苯,苯從希臘文 "phene" 是 " 照明 " ,因為從照明中發(fā)現(xiàn)的。法拉第還是第一個研究天然橡膠成分的科學家( 1826 ),提出了天然橡膠含 5C , 8H 。
從現(xiàn)在觀點看來,法拉第最重要的工作是關于電解方面的研究。
注:戴維是英國物理化學家。